MQWindows下安装RabbitMQ
AMQP,即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高级消息队列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的一个开放标准,为面向消息的中间件设计。消息中间件主要用于组件之间的解耦,消息的发送者无需知道消息使用者的存在,反之亦然。 AMQP的主要特征是面向消息、队列、路由(包括点对点和发布/订阅)、可靠性、安全。 RabbitMQ是一个开源的AMQP实现,服务器端用Erlang语言编写,支持多种客户端,如:Python、Ruby、.NET、Java、JMS、C、PHP、ActionScript、XMPP、STOMP等,支持AJAX。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储转发消息,在易用性、扩展性、高可用性等方面表现不俗。 RabbitMQ提供了可靠的消息机制、跟踪机制和灵活的消息路由,支持消息集群和分布式部署。适用于排队算法、秒杀活动、消息分发、异步处理、数据同步、处理耗时任务、CQRS等应用场景。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迭代器模式(四)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是 Java 和 .Net 编程环境中非常常用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用于顺序访问集合对象的元素,不需要知道集合对象的底层表示。 迭代器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无须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不同的方式来遍历整个整合对象。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解释器模式(三)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提供了评估语言的语法或表达式的方式,它属于行为型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一个表达式接口,该接口解释一个特定的上下文。这种模式被用在 SQL 解析、符号处理引擎等。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标识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对于一些固定文法构建一个解释句子的解释器。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命令模式(二)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是一种数据驱动的设计模式,它属于行为型模式。请求以命令的形式包裹在对象中,并传给调用对象。调用对象寻找可以处理该命令的合适的对象,并把该命令传给相应的对象,该对象执行命令。 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使您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在软件系统中,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通常是一种紧耦合的关系,但某些场合,比如需要对行为进行记录、撤销或重做、事务等处理时,这种无法抵御变化的紧耦合的设计就不太合适。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一)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SpringCloudSpring Cloud Config统一配置管理
随着业务的扩展,为了方便开发和维护项目,我们通常会将大项目拆分成多个小项目做成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会有各自配置文件,管理和修改文件起来也会变得繁琐。而且,当我们需要修改正在运行的项目的配置时,通常需要重启项目后配置才能生效。 上述的问题将是本篇需要解决的问题。 Spring Cloud Config 用于为分布式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和微服务应用提供集中化的外部配置支持,它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端(config server)也称为分布式配置中心,是一个独立的微服务应用,用来连接配置仓库并为客户端提供获取配置信息,加密/解密信息等访问接口。而客户端(config client)则是微服务架构中各微服务应用或基础设施,通过指定的配置中心来管理应用资源与业务相关的配置内容,并在启动的时候从配置中心获取和加载配置信息。
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代理模式(八)
在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中,一个类代表另一个类的功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 在代理模式中,我们创建具有现有对象的对象,以便向外界提供功能接口。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享元模式(七)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提供了减少对象数量从而改善应用所需的对象结构的方式。 享元模式尝试重用现有的同类对象,如果未找到匹配的对象,则创建新对象。我们将通过创建 5 个对象来画出 20 个分布于不同位置的圆来演示这种模式。由于只有 5 种可用的颜色,所以 color 属性被用来检查现有的 Circle 对象。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外观模式(六)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隐藏系统的复杂性,并向客户端提供了一个客户端可以访问系统的接口。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向现有的系统添加一个接口,来隐藏系统的复杂性。 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提供了客户端请求的简化方法和对现有系统类方法的委托调用。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装饰器模式(五)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允许向一个现有的对象添加新的功能,同时又不改变其结构。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是作为现有的类的一个包装。 这种模式创建了一个装饰类,用来包装原有的类,并在保持类方法签名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了额外的功能。 我们通过下面的实例来演示装饰器模式的用法。其中,我们将把一个形状装饰上不同的颜色,同时又不改变形状类。